七月. 10, 2020
经济学人智库报告: 亚太地区缺乏心血管疾病长期随访管理或将增加事件复发风险1
《亚太地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报告》
2020年7月10日,中国 上海—— 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服务可帮助患者管理高危因素,在出院后保持良好状态,避免再次住院,进而降低心梗或卒中的复发风险及相应的经济负担。2然而,目前二级预防管理在亚太地区仍有待完善。
在安进公司的支持下,经济学人智库近日发布了《亚太地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研究了亚太地区八个经济体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应对政策,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泰国。本研究项目是2018年经济学人智库报告《亚洲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报告》的延续。2018年的报告以同样八个市场为对象,对四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所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
新加坡心脏基金会首席执行官Vernon Kang表示:“已发生过心梗、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 四年内复发的概率比未发生过事件的患者高出30%。3在亚太地区,三分之二的卒中幸存者会发生残疾,如瘫痪、失明等,4致使他们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并可能需要家人辞去工作,提供后续的护理支持。 疾病的负担加之家人的失业将进一步破坏家庭的和谐稳定。
5"
据悉,全球每年约有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6 在报告所涉的亚太八个经济体中,中国大陆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居民死亡的比率最高,达42%。严峻的现状已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其中因缺血性心脏病而产生的年度支出高达97亿美元(约合690亿人民币)。
实际上,80%的心梗、卒中等心血管事件是可以预防的。7 这就要求医疗卫生体系必须由被动的“有病治病”,向“预测和预防”转变。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旨在通过管理主要风险因素,避免事件的发生。而心梗和卒中是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两个病种,6 且具有高复发风险,3因此已发生过事件的患者在出院后,亟需高质量的随访管理,预防二次事件的发生,由此将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安进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温陈佩茜女士就报告核心观点评论道,在当前形势下,更应强化随访管理制度,以避免患者再次住院。“很多国家已建立了良好的急救诊疗制度,可以及时抢救发生心梗或卒中的患者。然而,这些患者仍面临着疾病复发的高风险,加之缺少院后随访,将为后续管理心血管事件增加难度。”
温陈佩茜女士表示:“安进正与各利益相关方紧密合作,致力于加速推动医疗模式从‘有病治病’到‘预测与预防’的转型,更好地帮助患者,使医疗体系更具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医疗卫生冲击,如全球大流行病。”
胆固醇是造成亚太地区心血管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8但这一点却鲜为人知。因此应建立全面、综合的国家心血管疾病防治计划, 加强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推广胆固醇管理,减轻由心血管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经济学人智库执行总编、亚洲意见领袖 Jesse Quigley Jones 表示:“《亚太地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报告》发现,尽管在八个经济体中,已有地区建立了有效的心血管事件干预措施和随访管理模式,但执行情况参差不齐。”
“例如,每个经济体都有控制肥胖和限制吸烟的政策,以加强管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但少有经济体制定应对预防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的政策。”
为了进一步优化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体系,报告建议应鼓励患者亲自参与随访管理的方案设计与执行。已有研究证实,患者赋权机制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减少总体住院人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9
通过加强疾病教育和科普,也有助于解决患者康复护理的参与度问题。心脏康复护理涉及跨学科管理,包括运动、教育和行为改变等,尽管其显著效果已被证实,10,11 但在亚太地区部分市场,患者实际参加康复项目的比例可能甚至低于6%。
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另一大障碍是药物依从性 。近期中国的一项研究观察了4,000多名心脏病发作后出院的患者。观察发现,接受了良好的药物治疗并坚持遵医嘱的患者中,只有7%的人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再次经历了心梗、卒中、 心力衰竭,甚至是死亡。而在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中,25%的人经历了复发事件。12
有效管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13然而,由于缺乏对治疗的依从性,14亚太地区的患者通常未能达到指南设定的LDL-C目标值。14,17因此,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干预、教育、参与型医疗卫生体系,将有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整体治疗效果 ,例如设置电子提醒、追踪健康记录等。
“中国目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预计已高达2.9亿,18而未来老龄化进程将不断加剧,这将给公共卫生体系带来巨大的挑战。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综合管理可有效助力健康老龄化,然而目前仍存在大量亟待满足的需求。” 安进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柯美玲女士表示。
“在中国,我们的业务聚焦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慢性疾病领域,致力于通过与各方紧密合作,结合本地需求,以加速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此外,安进支持了中国动脉粥样硬化(ASCVD)防控中心的建立, 旨在推动完善ASCVD患者的规范化二级预防管理体系,以降低中国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 。安进将持续践行服务患者的使命,与医疗卫生各界合作,加速推动医疗模式从‘有病治病’到‘预测与预防’的转型,助力
‘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的实现。”
报告指出,患者赋权以及持续科普教育可推动健康政策的形成。此外,加强亚太地区之间的患者互动和医疗合作,对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应对政策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世界上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亚太地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攀升。因此,综合全面的、多方协作、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管理体系亟待建立,以减轻亚太正面临的重大疾病负担和经济压力。
关键研究结果:
年轻群体的心梗发病率逐渐攀升。
心脏疾病给亚太市场带来463亿美元的经济负担(约合3294.6亿人民币;以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泰国八个经济体估值统计)。
在所研究的经济体中,已有部分地区实施了心血管疾病管理的相关政策,但这些政策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已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管理政策,但如何评估相关政策是否成功,需考量其能否成功地转化为法案和行动,并可测量其影响。
仅有一个经济体(澳大利亚)推行了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全面疾病认知教育项目。
在各经济体中,对于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心梗和卒中的临床指南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差异较大。
在大多数经济体中,综合性的初级保健系统正在建立,然而患者对此类医疗服务的接受程度较低。
媒体联系人
安进中国
汪晓楠
+86-21-23168551 / hwang06@amgen.com
罗德公关传播集团,中国
谢常枫
+86-10-64627321 / rebekah.xie@rfcomms.com
关于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世界范围内早死亡的主要原因。6,19在亚洲,每天因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约为26,000人。20作为全球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地区,21,22亚洲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占全球总数的一半。23预计2015年至2030年间,亚太地区因老龄化问题所产生的公共卫生支出将高达约20万亿美元 。23根据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预计将成为2040年过早死亡的两大重要原因,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更是如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攀升及其所产生的经济负担,将为全球医疗卫生体系和经济体系带来持续性的挑战。
因此,医疗卫生体系亟需建立有效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应对政策,以降低医疗成本,进而提升成本效益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于报告
由安进支持的《亚太地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报告》是由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The EIU)制作的报告。本研究项目是2018 年经济学人智库报告《亚洲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报告》的延续。报告描述了由EIU Healthcare 制作的《亚太地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计分卡》的主要发现, 并对15位亚太地区专家进行了深入访问。计分卡衡量了亚太地区心血管疾病复发事件所造成的负担以及医疗系统的响应措施,主要聚焦于以下八个经济体: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泰国。
关于安进公司
安进公司致力于通过释放生物学潜力,造福全球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为了实现这个愿景,安进长期专注于人类创新药物的探索、研发、生产和销售,并通过借助前沿人类遗传学等工具,力求揭示疾病的复杂性,洞察人类生物学的基本机制。
安进聚焦于有巨大医疗需求且远未被满足的疾病领域,凭借自身的专业技术与能力,旨在为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做出杰出贡献。自1980年创立以来,安进现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独立生物技术公司之一,为全球千百万患者提供创新药物,同时还拥有一批极具潜力的在研药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mgen.com并关注www.twitter.com/amgen.
关于安进中国
自2012年进入中国以来,安进始终以服务患者为使命,立足科学与生物技术,致力于造福中国患者并改善公共健康水平。安进中国总部设于上海,业务覆盖全国近100个城市。在中国,安进聚焦心血管疾病、骨健康、炎症及肾病等亟待满足的慢性疾病领域,为患者提供创新和更优的治疗选择。自2012年进入中国以来,安进以服务患者为使命,致力以科学与生物技术为本,造福中国患者并改善公共健康水平。安进中国总部设于上海,业务覆盖全国近100个城市。在中国,安进聚焦心血管疾病、骨健康、炎症、肾病等亟待满足的慢性疾病领域,为患者提供创新治疗选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amgen.cn,并关注“安进Amgen”安进中国官方企业微信公众号。
安进公司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包含基于安进当前期望和信念的前瞻性声明。除非另有注明,安进提供的信息截至新闻稿发布日并明确表示不承担更新这些前瞻性声明的任何责任。
参考文献
-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The cost of inactio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sia-Pacific. 2020.
- Secondary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after coronary events or stroke: a review of monitoring issues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 Editor. 2003, AIHW Cat. No. CVD 25: Canberra.
- Bhatt, D.L., et al., Comparative Determinants of 4-Year Cardiovascular Event Rates in Stable Outpatients at Risk of or With Atherothrombosis. JAMA, 2010. 304(12): p. 1350-1357.
- Deloitte Access Economics, The economic impact of stroke in Australia. 2013, Commissioned by the National Stroke Foundation,.
- Harikrishnan, S.e.a., A race against time: The Challeng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Centre for Chronic Disease Control, 2014.
- G. B. D.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age-sex-specific mortality for 282 causes of death in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8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2018. 392(10159): p. 1736-1788.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DC Prevention Programs. 2018 [cited February 2020]; Available from: https://www.heart.org/en/get-involved/advocate/federal-priorities/cdc-prevention-programs.
-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The Cost of Silen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sia. 2018. Available from:https://eiuperspectives.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The_cost_of_silence.pdf.
- Virani, S.A., et al., The Need for Heart Failure Advocacy in Canada. Can J Cardiol, 2017. 33(11): p. 1450-1454.
- Piepoli, M.F., et al., Challenges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call for action. Eur J Prev Cardiol, 2016. 23(18): p. 1994-2006.
- Briffa, T.G., et al., An integrated and coordinated approach to preventing recurr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ents in Australia. 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2009. 190(12): p. 683-686.
- Shang, P.,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edication Adherence and 1-Year 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J Am Heart Assoc, 2019. 8(9): p. e011793.
- Chan, M.Y., et al.,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t J Cardiol, 2016. 202: p. 861-9.
- Poh, K.K., et a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target attainment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or acut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results from the Dyslipidemia International
Study II. Eur J Prev Cardiol, 2018. 25(18): p. 1950-1963.
- Mach, F., et al., 2019 ESC/EA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lipid modification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risk. Eur Heart J, 2020. 41(1): p. 111-188.
- Kim, H.S.,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cholesterol goal attainment after statin therapy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Asian countries and region: the Return on Expenditure Achieved for Lipid
Therapy in Asia (REALITY-Asia) study. Curr Med Res Opin, 2008. 24(7): p. 1951-63.
- Park, J.E., et al.,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in hypercholesterolaemic patients: the CEPHEUS Pan-Asian survey. Eur J Prev Cardiol, 2012. 19(4): p. 781-94.
- Ma, L.Y., et al., China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port 2018: an updated summary. J Geriatr Cardiol, 2020. 17(1): p. 1-8.
-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2018: Seattle.
- Roth, G.A.,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for 10 Causes, 1990 to 2015. J Am Coll Cardiol, 2017. 70(1): p. 1-25.
- Asia Pacific Risk Centre, Advancing into the Golden Years: Cost of Healthcare for Asia Pacific’s Elderly. 2016.
- Deloitte, Voice of Asia,. 2017: p. 25.
- Asia Pacific Risk Centre, Advancing into the Golden Years: Cost of Healthcare for Asia Pacific’s Elderly. 2016.